今天特招生小编整理了中国大学生消费能力排行榜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同时情绪性的另一面是冲动消费,容易受广告等宣传的影响和商家宣传和促销方式的引导(尤其在黄金周等时期),消费具有冲动的特点,因此商家要注意利用广告等宣传形式,尤其加强适合学生特点口味的宣传,如公益与商业相结合的互动型大学生活动,或对大学生活动提供一些赞助。百事可乐大学生艺术新星大赛就是这样的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力,这种活动影响比较深远。
2、先锋性消费,消费观念越来越超前。
大学生具有勇于尝试的个性特点,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比较喜欢新事物,消费观念比较超前。新事物包括全新的物品以及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的新功能,新包装,新内涵,新形象,旧产品的新购买方式(如网上购物)、促销活动(如有奖促销)等等,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大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结合社会新出现的时尚开发新产品和新创意,并注意作好宣传,增加内涵等附加价值。
3、消费产品集中,购买集中特征明显
目前消费产品比较集中,主要停留在时尚、电子、影像、文化、娱乐、交友、培训上,随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时尚物品花样的发展,受示范效应的影响,消费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目前来讲仍然处于一个集中的水平,但具体物品变化较快,比如在IT消费产品上,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流行的是CD机,而另一段时期可能就是MP3了。
另外,大学生消费最大的特点还在于追求时尚化,追求时尚的东西,喜欢新奇的和浪漫的事物,消费品追求个性的张扬。追求时尚也是大学生消费具有盲目示范效应的原因,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比较容易把握大学生产品的方向。大学生消费有一个趋势就是从实用化向时尚化过渡,消费的大头已经不再是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已经转变成了电脑网络、手机、旅游等比较前卫的带有时尚气息的产品。
4、对商品的品牌比较看重。
名牌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大,通常大学生在购买东西时,非常看重品牌。没有牌子的东西一般不会去关注。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品牌既是一种质量的保证,也是一种品味的象征。他们有着非常强的品牌意识,在他们看来,有品牌才会有质量。他们认为一个品牌的建设需要很长时间。他们认为“一个品牌能生存下来,就表示市场肯定,有相对可信度,同时建立一个品牌,产品质量是保证。另外,良好优质的售后服务也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大学生有很高的品牌忠诚度。一旦尝试了某个品牌,觉得很好用,一直都会使用这个品牌。当然,对于类似于服装之类的时尚商品,大部分同学表示,毕业之后不会再买现在喜欢的品牌。而且,大部分大学生是上了大学之后,从开始关注一些品牌,对一些品牌的忠诚度也是在之后才慢慢形成的。可见,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的品牌意识和忠诚度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海量产品信息,同时他们判断能力也不断趋于成熟,而且这个阶段形成的一些品牌观念也很有可能会带到他们毕业以后的生活中。
5、大学生群居性、集中性购买
大学生群居性、集中性购买的特点非常利于商家们进行季节性的重点促销,因此企业应该加强重点性的有针对性的促销,众所周知,在每年的九月份,随着新生入学,高校市场会形成一次井喷的过程,同时在各个节假日来临之际,学生经济能力较强,消费欲旺盛。校园消费将进入井喷状态,形成了“节假日经济”,这实际上成为商家在高校范围内树立属于自己的独特商业品牌的良好时机。
以上几点独特的商业价值,都呈现出大规模、低成本,以及高质量等几个特点,使得校园营销极具商业价值。简要地说,企业开展产品和品牌推广,近期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大学生的购买行为,产生实际的营销结果,远期可以长期地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意义非常重大。

大学生在哪方面花钱最多?
这还用问 对绝大多数来说 肯定是吃饭最花钱 一顿吃食堂也要差不多5块钱 加夜宵零食之类 一天15 一个月就450了 现在大学生一个月平均也就5 6百
参考资料: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研究大学生的消费方向的论文提纲
特招生(https://www.te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方向的论文提纲的相关内容。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文化的特点
随着 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也必然会受到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其消费观发生了新的变化.
1.个性品位
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普遍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他们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己的个性,通过消费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这表现为一些大学生总是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消费,在消费中力争张扬个性;他们不愿意随大流,不愿意他人左右自己的行为。在穿着打扮上,他们总是按自己的审美情趣来选择,不怕别人说自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他们这种独具一格、弃旧图新的消费心理,与当代大多数大学生心里一致。
2.消费的多层
指由于经济发展和家庭收入不平衡,导致大学生消费水平出现高、中、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消费层次相对较高。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差距拉大,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这对大学生的成长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校园的贫富差距从表面看是经济消费的差距,实际上是社会阶层分化的直接体现,大学生内部的贫富差异是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直接反映。
二、大学生消费文化的误区
大学生消费文化在发展中也有问题,综观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象,可谓多姿多彩,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成熟与冲动同在、热情和冷静并存、人情消费渐增、攀比之风日盛。大学生消费文化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1.无计划消费,
作为一种理性行为,消费应该有预期计划和目标。我们许多大学生往往忽视了必要的消费计划,进入大学,花钱常常花得很“糊涂”,心中仅有一本“糊涂账”。有许多大学生是凭感觉,一时冲动进行购物。有的大学生则是易受外界诱惑,如过于轻信广告,什么广告做得多就买什么,什么是新产品就买什么。
2.模仿
模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着装、发型到饮食习惯,都为消费者模仿的对象。风随大流,缺乏理性,需不需要在其次,也不管这种消费品是否适合自己。别人穿什么他就穿什么,别人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别人用什么他就用什么。不管自己的需要,用得着用不着,在该买什么与不该买什么上没有主见,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3.人情消费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同学、朋友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同学过生日、比赛获奖、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人情“包袱”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特招生
%B6%AD%EC%E2/blog/item/ac8f4dc2e795a035e4dd3bb2.html
以上就是中国大学生消费能力排行榜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特招生。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特招生:
www.tezhaosheng.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