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北岸中学学校概述 歙县北岸中学大事记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歙县北岸中学学校概述 歙县北岸中学大事记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歙县北岸中学歙县北岸中学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诠释
歙县北岸中学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详解
办学宗旨旨在适应社会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推动特色教育,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教育环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教育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激发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办学原则强调科学策划,依法治校,实施民主管理,以科研驱动教学,确保教育的公正与高效。
校训"责任为重,团队为力",阐述了学校对责任的理解:勇者尽心尽力,仁者传播智慧,信者忠诚不渝,每个人都能发挥自身最大的能力。团队精神强调互助互利,诚信友爱,团队成员步调一致,共同提升。
校风"文明尚真,勤俭创新",倡导文明科学,崇尚真实,鼓励勤俭和创新。"尚真"鼓励学生追求真理,做诚实的人,"勤俭"强调勤奋学习和节俭修身,"创新"则鼓励打破常规,追求卓越。
教风"修德尚善,笃行善导",注重教师的品德修养,倡导善良引导,"尚善"倡导善行与学习,"笃行"鼓励专注探究,"善导"则强调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学风"励志尚美,博学慎思",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尚美"鼓励对美和真理的探索,"博学"提倡广泛学习,"慎思"则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学校的作风"崇法尚实",坚持依法治校,崇尚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注重实效,并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平衡。

歙县北岸中学学校概述
1951年,私立米丘林中学在深渡简师旧址成立,由王贞晋校长领导,初始招生规模为142人。然而,由于集资困难,学校在1953年转为公立,更名为歙县第二初级中学。1958年,随着新安江水库的建设,校址迁移至北岸,正式更名为北岸初级中学。1971年,学校增设了高一课程,此后,它逐步发展,于1978年被确立为县级重点中学。
在教育设施方面,1985年,学校新建了一座拥有12个教室的教学楼。1989年,结束了校园无围墙的历史,为学生提供了更安全的学习环境。从1990年到2005年,学校斥资500余万元,新建了办公楼、教学楼和教工宿舍,还对宿舍、食堂和操场进行了改造,增添了男女生宿舍楼。现在的北岸中学占地面积达120亩,建筑面积16144平米,藏书丰富,拥有价值近百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包括天文观测台、微机室、语音室和多媒体阶梯教室,2003年被评为市级示范完全中学。
截至2007年,学校共有21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超过1200人,教职工队伍包括86名成员,其中高级教师17人,中级教师36人。学校秉持着独特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歙县北岸中学大事记
特招生(https://www.te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歙县北岸中学大事记的相关内容。
1951年,王世杰校长倡导农业科技教育,催生了歙县的“米邱林初级中学”,同年10月开学。学校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多次名称变更和教育阶段的起伏,包括抗美援朝宣传、经费改革、党组织建立、教育支持农业、师资提升和学雷锋活动等。1966年,汪安琪等毕业生为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面临混乱,教师受到冲击,1969年复课后,吴建贤等人在省比赛中崭露头角。汪道生调任,吴观淦接任校长,学校规模扩大并调整名称。1971年至1976年,学校经历了教育风潮,体育组取得佳绩,还举办了歙县小学生运动会和师生悼念活动。1977年高考恢复,汪映星和吴叶军分别考入中国科大和合肥工大,标志教育重启。1978年和1979年,教育会议调整了学校地位,程干杰校长上任,学校步入正轨。
1980年至1997年间,北岸中学被评为完全中学和高考先进单位,宿舍楼、教学楼建设以及教师职务调整相继完成,同时实现了校园设施的改善和教育实习基地的认定,荣获多项教育奖项。1996年,学校成为先进教育实习基地,洪光文老师被评为“教坛新秀”。
进入21世纪,学校制度日益完善,管理加强,教师和学生表现优秀,荣获多项荣誉。学校设施得到显著提升,如宿舍楼、运动设施、食堂等,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如学雷锋、法制讲座、科学发展观学习等,与共建社区紧密合作,被评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和市级示范学校。
特招生以上就是歙县北岸中学学校概述 歙县北岸中学大事记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特招生。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特招生:
www.tezhaosheng.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