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0 21:29:56 | 特招生
2023重庆师范大学在全国大学排名中,位居第210位,排名紧随其后的有桂林理工大学、宁夏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在师范类大学排名中,位居第25位;重庆师范大学在重庆所有大学排名中,位居第6位。
重庆师范大学在全国大学排名中,位居211位,强于全国排名213位的桂林理工大学,第212位的宁夏大学。低于第210位的杭州师范大学。
全国排名 | 大学名称 | 综合评分 | 省市 |
208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36.631 | 北京 |
209 | 河北师范大学 | 36.616 | 河北 |
210 | 杭州师范大学 | 36.589 | 浙江 |
211 | 重庆师范大学 | 36.512 | 重庆 |
212 | 宁夏大学 | 36.424 | 宁夏 |
213 | 桂林理工大学 | 36.398 | 广西 |
重庆师范大学师范类的大学排名中,位居第25位,强于排名第26位的重庆师范大学,第27位的辽宁师范大学。低于排名24第的河北师范大学。
类型排名 | 大学名称 | 综合评分 | 省市 |
23 | 云南师范大学 | 37.513 | 云南 |
24 | 河北师范大学 | 36.616 | 河北 |
25 | 杭州师范大学 | 36.589 | 浙江 |
26 | 重庆师范大学 | 36.512 | 重庆 |
27 | 辽宁师范大学 | 35.301 | 辽宁 |
28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33.999 | 黑龙江 |
重庆师范大学在重庆的大学排名中,位居第6位,强于排名第7位的西南政法大学,第8位的重庆理工大学。低于排名第5的重庆交通大学。
省市排名 | 大学名称 | 综合评分 | 类型 |
4 | 重庆医科大学 | 39.421 | 医药 |
5 | 重庆交通大学 | 38.744 | 理工 |
6 | 重庆师范大学 | 36.512 | 师范 |
7 | 西南政法大学 | 35.053 | 文法 |
8 | 重庆理工大学 | 34.12 | 理工 |
特别提醒:访问丑瓜高考志愿,输入你的高考成绩或者高中模考成绩,即可测评你被重庆师范大学录取的概率是多少!查看重庆师范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位次排名相关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205位
重庆师范大学2021年全国排名第227位
重庆师范大学2020年全国排名第238位
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全国排名第231位
重庆师范大学2018年全国排名第232位
1、重庆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所以对美术专业并没有太多的重视,因此可以学习的东西还是有限的,但是学校的制度比较完善,校规校纪比较严格,学风还是很正的。
2、重庆师范大学的师资和教学质量均较好,学习氛围浓厚,食堂菜色丰富,可选择性多,最好吃的就是馒头,学校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教师专业最热门,毕竟是师范大学嘛,学费一般不贵特招生
重庆师范大学是位于重庆市的一所实力不错的大学,不少同学关心是重庆师范大学是什么档次,以及重庆师范大学是算好大学吗。本文将介绍重庆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以及重庆师大就业情况如何等。
首先并没有官方说法判定重庆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本文只是从重庆师范大学在各省的招生批次情况来说明。
重庆师范大学在各省市均为一本招生,因此重庆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同样可以理解为重庆师范大学也是重本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根据重庆师范大学官方发布最新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截至2021年9月1日,我校2021届全校毕业生7161人,其中本科生6083人,全日制研究生1078人;毕业生一次性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2.74%。其中本科毕业生一次性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2.79%,全日制毕业研究生一次性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2.46%。
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丰富。其中到中初教育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含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就业的比重最大。在已落实毕业去向的本科生中,23.35%的毕业生选择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师范类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主要为中初教育单位(占比43.23%)和内地升学(占比23.33%)。非师范毕业生主要选择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占比38.88%)和自由职业(占比21.21%)。受外部环境和政策影响,本科毕业生去往教育类单位的就业比例有所下降。
本科毕业生到教育行业就业人数依旧明显多于其他行业,去往教育行业的毕业生占落实毕业去向总数的36.67%。除教育行业外,毕业生去往人数较多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3.7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比3.12%)和制造业(占比2.28%)。
毕业研究生去向落实单位以教育行业为主,占去向落实总人数的67.5%,其中中初教育单位占56.8%,高等教育单位占10.7%。其次为去企业就业,占去向落实总人数的12.9%,其中三资企业和其他民营企业占10.1%。考博升学34人,占去向落实总人数的3.8%,较去年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