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2 03:47:17 | 特招生
历史上,麻阳开发较早。西周时期,即有人在九曲湾大规模地开采铜矿,后为楚国四大铜矿之一,其遗址犹存。春秋时期,境内盛产苞茅,风靡九州,《左传》载:“茅贡不入,无以缩酒”;麻阳旧志亦有“楚不输茅贡,齐征之”记载。然而,自西汉以来,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阶级压迫与剥削、种族歧视与奴役,加之频繁的兵祸、匪患、灾荒又不断地造成巨大灾害,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直到1949年,麻阳仍是一个地瘠民穷、交通闭塞、工农业落后的三等小县。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麻阳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人民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进行土地改革,支持抗美援朝,巩固新政权,解放生产力,经济逐步恢复。1953年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逐步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国营工业、商业和集体企业,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1789万元,粮食总产量达60720吨,分别比1952年增长34.6%、21.59%。
1958年,由于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大修水利,大办公共食堂,实行供给制,加上连续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大滑坡。1961年粮食产量29183吨,比1957年减少51.04%,市场物资匮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人口出现“负增长”。1962年,县委采取一系列调整措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至1965年,麻阳县粮食总产量达64562吨,比1961年增长121.23%,年均增长30.31%;工农业总产值2528万元,比1961年增长52.1%,年均增长13.03%。
1966-1976年,麻阳遭遇十年“文革”浩劫。期间,境内干部群众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生产和工作,兴修水利,大搞农业基本建设,发展社队企业,先后修建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01座、山塘6200口,特别是为“三线”建设服务,修建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9270千瓦;修建公路5条,长162公里;兴办氮肥、电机、机砖、陶瓷、铜矿、汽车修配等企业。1976年,麻阳县粮食总产量85162吨,比1965年增长31.92%,年均增3.55%;工农业总产值4757万元,比1965年增长88.17%,年均增长9.8%。
2005年,麻阳县生产总值升至14.0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45亿元,人均县内生产总值4192元,财政收入570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5元。
2012年,麻阳县实现生产总值47.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17.15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18.35亿元,增长12.2%;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2:35.2:39.6调整为25.1:36.2:38.7;按常住人口计算,麻阳县人均GDP达到13696元。 1979~2005年,麻阳县成立科学技术学(协)会9个,会员总数210人。科学技术队伍不断壮大,2005年,麻阳县共有科技人员980人,占麻阳县在业人口的1%。25年来,麻阳县有5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市各类科技奖,其中获国家奖励3项,获省奖励有11项,获市(地)奖励有38项。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1989年的30%上升至45%。
2012年,麻阳县成功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6项,专利授权12件。 1979年后,麻阳教育开始拨乱反正,批判“读书无用论”,调整中小学布局,逐步改革管理体制、办学体制,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1988年,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通过省验收达标。1990~2004年,中央和地方共投入9334.4万元,扩建新校舍182653平方米,改造危房104691平方米,引进和添置大量现代化教学设备。到2000年,扫除青少年文盲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省、市验收达标。2005年,麻阳县有完全中学2所,初中24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239所,幼儿园66所,在校中小学生52889人,人园幼儿3953人。拥有教职工4946人,其中高级教师218人,中级教师1276人。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99%、升学率100%。1977-2005年,共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6300余人,其中体育人才85人。特级教师傅嘉长于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
2012末,麻阳县有中等专业(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731人,专任教师60人,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16226人,专任教师1193人。普通小学146所,在校学生25641人,专任教师1438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78人,专任教师7人,幼儿园(含民办)13所,入园儿童3316人,幼师5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初中入学率为98.7%。2012年麻阳县考入本、专科1014人(其中,本科558人,专科456人),高考录取率达到89.1%。 1978-2005年,麻阳县公开发表各类文学作品89件,艺术作品23件。特别是麻阳“农民画”蜚声国内外。1988年,麻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至2005年,麻阳县共举办29届“农民画展”,展出作品2067件(次);参加全国性美展7次。联合国教科组织出版麻阳画乡台历一册;麻阳农民画还先后在美、日、德、法、韩、匈牙利等20个国家和地区发表、展出作品80余件。
2012年,麻阳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群众业余表演队125个,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户)310家。广场歌舞、长寿太极、民间书法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极大丰富了麻阳县人民的精神生活。广播事业快速发展。2012年末麻阳县电视覆盖率达到96.8%,广播覆盖率达到41.7%,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78万户。 2012年末,麻阳县各类医疗机构达到33个,农村卫生室360个,拥有床位1106张,每千人拥有卫生床位2.8张,卫生技术人员1022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8人。
1、 麻阳苗族自治县 第一中学
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西部文明山下的豪洛溪畔。学校占地168亩,总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现有高中教学班55个,学生3000多人,在职教职工210人,其中 高级职称 58人, 中级职称 76人,本科学历161人, 专科学历 44人。学校系正科级事业单位。
2、麻阳民族中学
民族中学是全县唯一一所完全中学,现有51个教学班,共3000多学生;有教职工219人,其中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116人。学校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语音室、音体美训练场馆、多媒体室、校园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是莘莘学子的理想求学场所。
3、栗坪中学
栗坪乡是一个山区乡,该乡90%以上的学生家长外出务工,中小学里的留守学生极多,栗坪中学寄宿生有150多人,占总人数的83%。该乡90%以上的学生家长外出务工,中小学里的留守学生极多,栗坪中学寄宿生有150多人,占总人数的83%,来自全乡各村的孩子、平时生活自理上很少有人指点教导。
麻阳县教育 特招生
2017年末全县有中等专业(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778人,专任教师101人。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17199人,专任教师1222人。普通小学133所,在校学生26686人,专任教师1321人。 特教学校 1所,在校学生101人,专任教师17人。
幼儿园(含民办)90所,入园儿童13631人,幼师66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0.3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3.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07%。2017年全县考入高等院校1451人(其中:本科392人,专科1061人),高考录取率达到83.5%。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 百度百科-麻阳民族中学 ; 百度百科-栗坪中学 ; 百度百科-麻阳县
特招生(https://www.te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麻阳高考成绩单2022的相关内容。
平均分数518分。怀化 麻阳县 ,到2022年有170年历史,是湖南省怀化市的县城之一。根据怀化麻阳县官方网站的高考成绩可知,2022年的高考成绩平均成绩是518分,最高成绩是712分,最低成绩是248分。 以上就是特招生整理的湖南省麻阳县有哪些高中?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特招生。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特招生:www.tezhaos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