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怎样的艺术生可以进香港大学 关于申请香港研究生的几个问题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香港大学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香港都会大学学费一年多少如下:
一般来说,本科生的学费为每学年港币25,000至35,000元,研究生的学费为每学年港币30,000至45,000元。此外,学生还需要支付一定的学杂费,具体金额取决于学生的专业和学习年限。
一、2023年哪些高校在内地招收本科生?
2023年,香港共有所13高校在内地招生,分别为: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都会大学、香港树仁大学、香港珠海学院、东华学院、香港恒生大学、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
二、学费相对偏低的香港高校——共有3所
因为香港高校针对内地本科生的学费总体上比较昂贵,因此这里的学费”偏低“是个相对标准。上述香港高校中,香港演艺学院暂未公布非本地学生学费,东华学院公布的是总学费。
笔者查询了解得知2023年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香港高校中,年均学费在港币10万元左右的高校是学费相对偏低的高校,共有3所,分别为:
香港树仁大学——每年学费为港币7.5694-9.0424万元;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每年学费港币8.7285-11.352万元;香港珠海学院——每年学费为港币9.5万元。
三、学费相对居中的香港高校——共有7所
2023年香港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高校中,年学费在10-16万之间的,学费相对居中。笔者查询得知,这样的高校共有7所,分别为:
香港都会大学——每年学费为港币10.344-14.4920万元;
香港恒生大学——非艺术设计一年级学费港币13.219万元;香港恒生大学——艺术设计(荣誉)文学士——一年级学费港币16.6060万元;香港教育大学——每年学费为港币14.0万元;
香港浸会大学——每年学费为港币14.5万元;香港岭南大学——每年学费为港币14.5万元;香港理工大学——每年学费为港币14.5万元;香港科技大学——每年学费港币15.5万元。

怎样的艺术生可以进香港大学
Hello,抱歉地告诉你港大貌似没有
美术系。你看到的可能是finearts吧,其实是艺术史,讲艺术理论、分析和发展史的,但是教授超nice的哦~补充:港大貌似没有所谓的艺术生,因为。。据观察没有看到过类似美术、
表演之类的专业,与美术相关的就是艺术史,另外有音乐专业但主要也是倾向理论的,就算不会乐器也能学。所以总的来说不管什么专业在港大都算文化类的没有像内地这样的艺术类,分数要求都是差不多的。没有一个特定的分数线吧,因为他们从来不公布自己的录取分数线。一本以上几十分肯定是有的

关于申请香港研究生的几个问题
特招生(https://www.te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关于申请香港研究生的几个问题的相关内容。
越来越多的内地高校毕业生有意选择香港高校深造,但在求学香港网站协助研究生申请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内地申请人对港校研究生制度和申请方法、自身定位等方面缺乏了解,我们根据网站三个月的运行经验,总结出以下内容,方便申请人有针对性地了解港校。
研究生分类
香港的高校采用的制度是英制或者美制,整体上分为本科生(Undergraduate)和研究生(Postgraduate)。其中,研究生里面按照学位和类型主要可分为为以下几类:
? PhD,Doctor of Philosophy,
哲学博士。博士学位,属于研究型研究生。
? 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硕士学位,属于研究型研究生。
? MSc:Master of Science,理学硕士,硕士学位,属于授课式研究生。
? MA:Master of Art,文学/艺术硕士,硕士学位,属于授课式研究生。
修读期限
通常情况下,港校的全日制(Full-Time)研究生授课期限如下:
? 研究型博士研究生:5-6年
? 研究型硕士研究生:2年
? 授课式硕士研究生:1年
如果是兼读,时间通常会加一倍。
费用和奖学金
来港修读研究生课程,对于内地学生来说,费用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研究生的学费为每学年40000-50000港币,部分专业需要每学年80000港币(如浸会大学的传理学院)。具体的费用在各校的网站都详细地列出。
生活费方面,对于一般的内地学生,每学年的总花费在50000港币左右。如果自行在外租房,费用可能有所增加。(上述费用中,住宿按24000元/年计算)
研究型研究生通常会有补助金,或者称作研究经费,一般的标准是博士研究生每月15000港币,硕士研究生每月12500港币(实际数目依学校和专业而不同)。这个数目对于一般的学生足以完成学业。
授课式研究生不参与研究工作,所以没有补助可拿,通常在学业中期有奖学金可以申请。奖学金的数目差别就比较大了,而且数目很少,如果计划修读授课式研究生,要做好“没有奖学金也能完成学业”的打算。
假期
在香港修读研究型研究生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寒暑假。研究型研究生的工作和研究没有固定的期限,很多时候都是在跟着导师走,如果导师在假期继续工作,那么他的研究生自然不能放假。导师在假期的时候会比平时其他的事情少,此时段开展研究工作尤为合适。如果导师休假,研究生才有可能放假回家一段时间。
招生时间
研究生通常在每年的第四季度招收次年9月入学的学生,具体的申请时间在11-12月,有些学校递交申请的时间可以延长至次年的3月底。
硬尽早准备申请材料和递交申请,以保证学校有足够的名额招生。
学校会在次年的第二季度发放录取结果,也就是常说的Conditional Offer,达到上面所列要求后录取即自动生效。
招生模式/申请流程和联系教授
无论申请哪种研究生,都不需要参加统一的考试,也没有统一的考试可以参加。一般申请人按照学校招生网站的说明提交申请并附上有关资料,如大学成绩单、推荐信、研究计划、
英语能力证明等。
现在很多学校鼓励使用网上申请系统,并且给予一定的申请费优惠,推荐使用网上申请方式。
申请一般会在每年12月份开始,其间会有面试等程序,次年4、5月公布结果。有些申请结果可能要6、7月份才公布。
此部分申请的问题,一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网站说明或者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向学校的招生部门咨询。
如果是申请研究型研究生,可以先与教授取得联系,说明情况,表面自己的申请意愿,可以让教授给点建议等。因为如果申请成功,就要和这位教授有很密切的交往,事先沟通一下不是很好么。教授的资料、研究领域和电子邮件可以在学系的主页找到,一般会在Peoples或者Faculty里面。
一般情况下,给学校发邮件都使用英文,英文在所有港校都是官方语言,而且不存在编码的问题。如果是电话咨询招生部门,普通话和广东话都可以接受。
托福、雅思、GRE和GMAT
托福和雅思证明的英语水平,对于内地学生来说这是必须的,可任选其一。部分专业承认中国的大学英语六级(CET6)成绩。较高的英语成绩虽然不能对录取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会给人留下较好的印象。
GRE和GMAT是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商科专业要求GMAT成绩,部分学校的非商科专业要求GRE成绩。此成绩并不能代替英语成绩。
如果你在申请的时候还没有考,或者成绩不理想都没有关系,记得要先递交申请,之后在延缓提交成绩。一般最晚递交成绩的时间可以到次年的3月底,有些可以更晚。具体时间要和学校联系问清楚。
成绩的提交方式是由考试机构直接寄到学校,各校或学院都有自己的送分代码,详情请参阅求学香港必读中的有关文章。
申请希望/成功几率
内地申请人提问最多的就是“我有多大申请成功几率?”、“我申请成功的希望有多大?”。说实话,这类问题可真难倒了不少回答问题的同学,因为港校研究生录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是“一刀切”,但是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循,下面列出我们为您定位时所参照的标准,希望您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我定位。
下面几种情况会提高成功几率:
? 本科“出身”好:211/985学校相对于普通高校。
? 本科成绩好:GPA高/系内排名靠前相对于较低的成绩/较靠后的排名。
? 有研究经验(适用于研究型):之前做过研究相对于没有。
? 推荐人威信高:领域内知名教授的推荐相对于普通讲师的推荐。
? 推荐人关系:目标教授和推荐教授关系密切相对于互不相识(甚至没听说过)。
? 有质量的研究计划(适用于研究型):一份有高质量的研究计划相对于随便写的一些文字。
? 面试表现出色:条理清晰且有礼貌的回答相对于不知所云。
下面几种情况会增加申请难度:
? 目标学校标准高:港大、中大相对于城大、理大。
? 目标专业在港热门:
金融管理专业相对于农林专业。
? 研究型研究生:研究型研究生相对于授课式研究生。
? 跟风转专业申请(在转入专业有所建树者例外):申请不同专业相对于擅长的本科专业。
申请主要由这些方面决定,但能否录取毕竟是综合考虑且由学校、学系和教授几方面决定,在申请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预知最后的结果,请申请者结合上述的条件来给自己“定位”,以估算有多大的把握。
下面提供一份比较数据,仅供申请人参考:
? 申请研究型研究生的总成绩在:211/985学校85/100以上,普通高校系内排名很靠前,把握较大。
? 申请授课式研究生的总成绩在:211/985学校80/100以上,普通高校系内排名比较靠前,把握较大。
? 申请港中科的授课式研究生(非热门或特色专业),内地二本或以上学校学生有成功的先例。
? 申请其他学校的授课式研究生(非热门或特色专业),内地三本或以上学校学生亦有成功的先例。
? 申请港中科研究型研究生(非热门或特色专业),内地一本或以上学校学生可以尝试,而且希望较大。
? 申请其他学校研究型研究生(非热门或特色专业),内地二本或以上学校学生可以尝试,而且希望较大。
这些数据并非说明这是申请成功的必要条件,低于此标准仍然可以申请,也有成功的先例。
毕业出路
内地学生到港读研究生,通常只注重学术成就,忽视参加各种活动以融入香港社会,毕业之后在港的就业形势可谓严峻。
据在港内地毕业生联谊会发布的《2007年在港内地毕业生发展年报》显示,在90%以上期待留港的毕业生中,只有三成左右找到满意的工作留港就业。调查数据中,有近七成是本科生,研究生占不到三成。而研究生较本科生相比,受研究压力大、修读时间短(授课式)、内地学生比例高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研究生学位在本港就业并无显著优势,就业竞争力下降,留港就业比例较总体水平进一步降低。
申请人在选择就读港校研究生时,应清楚的认识到毕业后在港的就业形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如果有意留港就业,在修读期间应尽力弥补自身不足,让自己在香港的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特招生以上就是特招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特招生。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特招生:
www.tezhaosheng.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